每逢過年期間,大部分人已經(jīng)踏上了歸家的旅途,但有人還在堅守崗位。今年除夕那夜,在北京市西城區(qū)大柵欄街道石頭胡同127號,有一家淮南牛肉湯的小館子,卻還在正常營業(yè)。
對老板陶平和老板娘朱宗翠來說,依然是平凡又忙碌的一天,兩人重復地做著自己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情,陶哥揉面、搟面、做燒餅,朱姐熬制牛肉湯、煮牛肉面、做肉夾饃。
好像并沒有因為昨日鋪天蓋地的報道,有什么不一樣的改變。只是來吃飯的人和目光多了些,有拍照的,有到處看的,有慕名而來的。
淮南牛肉湯店面
20年里的樸實無華
今年是陶哥夫妻倆來京的20年,也是他們小店的20年。
1999年,夫妻二人為養(yǎng)家糊口從安徽馬鞍山奔赴北京,在石頭胡同附近的一個小檔口開始賣燒餅、肉夾饃等,一個熱氣騰騰的大爐子、一張滿是面粉的案臺,幾乎就是全部。
店面雖小,但陶哥朱姐的燒餅可是街坊鄰居實實在在的心頭好,有的老顧客甚至會從廣渠門特意趕過來買燒餅。酥脆噴香,價格公道,別家燒餅賣一塊五時,他們仍堅持賣五毛。即使物價飛漲的現(xiàn)在,他家燒餅也只賣一塊錢。
兩個月之前,由于老城區(qū)改造,他們的檔口也在其中,夫妻兩人便決定趁此機會擴大規(guī)模,也就是現(xiàn)如今石頭胡同的淮南牛肉湯店。
初始他們心里也一直犯嘀咕,過往這店鋪開的涮羊肉、烤串紛紛倒閉,他們也擔心來的老顧客會不會流失,還會吸引到多少新顧客。
“還好,結果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陶哥邊揉著面,邊笑著說道。
所幸,結果是好的,現(xiàn)在新店已經(jīng)步入正軌,不在計劃中的搬遷,恰好在20年的時候,他們迎來了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