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產品與其他商品相比具有季節性、時令性的特點,隨著夏季的到來,生鮮產品對倉儲、運輸環境有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現蒸發、變質等狀況,就會造成巨大損耗,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生鮮產品因缺乏冷凍冷藏設備和保鮮技術造成高達750億元的損失。那么,生鮮配送企業如何在夏季保持產品新鮮,下文將從采購、分揀和配送環節一一剖析,十分鐘帶你讀懂配送企業生鮮保鮮秘訣!
采購生鮮品質的初步把控
不同于工業產品,生鮮產品沒有確切的分級質量標準,蔬菜本身在生長過程中也不可能大小規格統一,所以采購的質量好壞與方式會從源頭上直接影響生鮮產品在夏季的保存狀況,并且直接決定能否為客戶提供合格的新鮮產品。
制定生鮮產品采購的新鮮標準
生鮮配送企業在夏季應該把采購時間定在清晨或氣溫比較涼爽的時段,采購的生鮮產品要注重其顏色、香氣成分(醇類、酸類和酯類)以及果形指數(果實縱徑與橫徑的比值),而注意挑選的硬度有助于在運輸過程中保持外形完好, VC含量除了是營養品質的重要指標,其具有的抗氧化作用有利于防止果實發生褐變,因此我們應從采購源頭抓起,保證進入配送環節的生鮮產品質量。
采取“產銷”直達模式
絕大部分生鮮配送企業采購的生鮮產品來源于批發市場,但在批發市場的生鮮產品會因采摘、物流環節的增加,其新鮮度大打折扣,所以配送企業可以優化采購的方式,逐步推進蔬菜基地的直接采購,可以節省1—2天的產品周轉期,這1—2天的時間對于蔬菜等的保鮮非常關鍵,能極大控制生鮮產品的周期壽命,使得自己具備比競爭對手更大的優勢。而不管是批發市場還是果蔬種植基地,都可以跟供應商談判,由他們直接送貨到配送中心,節省采購的時間,保證運輸環節的時效。
加強運輸生鮮產品的保護措施
從運輸物流包裝來看,采購運回配送中心的生鮮產品物流包裝較為簡陋,大部分蔬菜使用的是網兜、蛇皮袋、塑料膜等材料進行包裝,只有西紅柿、彩椒等少數品種的包裝使用蔬菜周轉箱。
生鮮產品之間的相互擠壓、碰撞會對生鮮產品造成損傷,因此造成較大的損耗。應用于農產品物流運輸的生鮮產品的包裝材質選擇應符合輕便堅固耐壓、通風透氣散熱、無毒無味、成本低、易處理的材料,如防水、防潮性能良好的防潮紙箱,輕便、結實、可重復使用、良好的適應性,蔬果、水產皆適用。
配送中心的保鮮設計框架
生鮮配送企業建立的配送中心一般分為收貨區、儲存區、分揀區、待配區和發貨區。在冬季,配送中心的氣溫較低,損耗情況尚且不嚴重,而夏季如果沒有冷藏保鮮設備,只通過簡單灑水或泡沫箱加冰塊的方式,會增加蔬菜的損耗,尤其是葉菜類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特別容易失水、干枯和發黃。
加強儲存區的保鮮規劃
(一)倉儲的溫度控制
生鮮產品在配送中心停留時間最長的是儲存區,它是主體部分,所占的面積也比較大,所以夏季此區域開啟專用的冷庫,分為三個區——冷凍庫(-18℃以下)用于肉類、海鮮類的貯存;冷藏庫(0—4℃)用于水果、蔬菜的保鮮;恒溫庫(15—18℃)用于保證雞蛋、米等商品的質量,并配置各種設備,如各種貨架、叉車等起重設備。
低溫可以抑制細菌的繁殖,在了解不同蔬菜水果的屬性特征才能實現有效保鮮,比如通常蔬果的保鮮溫度在5—8℃,但香蕉、木瓜、甘薯等的適宜溫度在10℃以上同時也要90—95%的適宜濕度才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而冷凍肉類應在-18℃以下的冷凍庫儲存,冷藏肉類應在-1℃~1℃之間的冷藏庫儲存。所以商品存儲上的倉庫溫度最好區分不同溫區,至少得有-18℃以下、-18℃至0℃、0℃至4℃、4℃至8℃、8℃至12℃、12℃至16℃,常溫等溫層,有些溫區還得區分不同的濕度。
(二)倉儲的放置方法
在倉儲過程中,除了要對生鮮產品的儲存環境進行監控,還要注意生鮮產品的類型多樣,夏季存放時要分類存放。新鮮的蔬菜、水果不要混在一起,尤其注意蘋果、香蕉、梨、番茄等會自然釋放出乙烯氣體的果蔬要單獨擺放出來,或者和土豆放在一起,乙烯氣體是有催熟作用,會造成其他果蔬催熟過度的腐壞,但對于土豆的發芽速度卻有抑制作用。
冷庫貯藏的肉類不要堆積過高,且不要緊貼墻面,須離墻面5公分以維持冷風正常循環,冷庫內要用貨架放置肉類,嚴禁和地面接觸,否則會影響肉類品質。農副產品中,蛋類怕熱、怕潮濕、怕凍結、怕異味、怕撞壓、怕污染、怕久放,所以要放置于陰涼、空氣暢通的地方。散裝雜糧類的生鮮產品吸濕性強,易發熱霉變,易蟲鼠咬,宜放置于清潔衛生、干燥無蟲的地方。干蔬菜、干豆類,如干木耳、筍干、干果等生鮮產品,吸濕性強,怕潮、怕霉變、易生蟲、易竄味,所以必須放置于干燥、陰涼、防潮、通風的地方,堆碼時的下墊物料應有隔潮措施。
(三)常見的保鮮方法
配送企業應該探尋適宜的保鮮方式,結合實際生產條件和產品特性選擇合適的保鮮技術,保證生鮮產品的品質。目前常見的物理保鮮和化學保鮮、生物保鮮三種。從食品安全和經濟角度來看,夏季常采用的保鮮方法還是物理方式,包括散熱保鮮、冷庫保鮮、復蘇保鮮、冰水/干冰保鮮等。
(1)翻筐散熱法:在不損傷商品的情況下,分筐或打開原包裝,將商品存放在保鮮庫,放在正常周轉箱內。未分筐散熱的商品需打開或割開原包裝散熱,適用椒類、西紅柿、毛豆等。
(2)冷庫保鮮法:商品入庫前先散熱,保鮮庫溫度在0—10℃,且生鮮產品不要對著冷風口吹,怕風的產品可以用浸濕的布蓋著。
(3)復蘇保鮮法:一天的配送過后,未配送的蔬菜鮮度會下降,丟失水分,放冰鹽水里,浸泡20分鐘,煥然一新,適用白菜、芹菜等葉菜類蔬菜。
(4)冰水/干冰保鮮法:有些生鮮產品到貨之后必須要用冰水浸泡,才能起到保鮮作用,如直接入庫,可能會加大商品損耗,用冰水降溫至7℃左右,瀝干水分入庫,產品保鮮效果就出來了,如空心菜、生菜、萵苣等可用冰水或干冰澆在蔬菜上。
(四)存儲的包裝選擇
夏季則可以選擇以控溫為中心思想的恒溫包裝箱,減少了部分水果、冰鮮水產類產品與外界環境的熱傳遞,利用蓄冷劑吸收傳到至保溫容器內部的多余熱量,使產品處于一個恒定的溫度環境內,進一步延長保鮮時間,保障產品品質。
氣調保鮮包裝也是常見的有限延長商品保鮮期的包裝形式,在0—4℃的環境下,氣調保鮮包裝的冷鮮肉品保鮮期約為7—10天,遠超常規常規暴露在空氣中散賣的肉品保鮮時長。氣調包裝在水產海鮮類商品中的應用也較為廣泛,最大程度抑制了海鮮類商品細菌和微生物繁殖,有效地延長了貨架期,同時提高了包裝檔次,提升了商品附加值。
完善分揀區的管理,優化分揀方式
(一)提高分揀效率
分揀是配送中心作業系統的核心,分揀、投筐作業時間占整個配送中心作業時間最長,約30%—40%,所以分揀需要提高效率,減少生鮮在配送中心的停留時間。因為生鮮最佳的保鮮方式其實就是快進快出,先進先出,雖然我們通過正確的保鮮處理能夠降低生鮮產品的變質速度,但僅僅只是降低,無論什么保鮮方法都不能阻止產品品質的下降。
(二)轉變分揀場所和順序
生鮮產品會按儲存條件存放在冷凍區、冷藏區、常溫區,對于易腐壞變質的產品,可就地在存放區進行分揀,一方面節約了庫房面積,減少行走距離;另一方面解決了生鮮食材品質保障的低溫要求,防止“斷鏈”現象的發生。如果保存區域的面積過小,無法就地完成分揀,可根據保存的溫度,按常溫區、冷藏區、冷凍區進行先后順序的分揀,及時裝車送出。
(三)強化分揀人員的工作水平
為了保持生鮮產品的鮮活特性,配送中心要監督分揀人員輕拿輕放,不要大力分揀,減少生鮮產品的破損,及時分揀出已經腐壞的生鮮產品,安排專職監督員,在商品分揀出錯時,進行及時更換,以免影響流通的時效性。
配送運輸中的保鮮對策
要保證生鮮配送企業配送在夏季配送產品的質量,就必須保證生鮮產品供應鏈的上中下游每一個環節保持生鮮產品的“鮮”。從產地預冷、自動化冷庫貯藏、全程冷鏈運輸的全過程,提高夏季生鮮產品保鮮的程度,保鮮物流硬件服務設施是關鍵的所在。長距離運輸蔬菜,采用一般運輸,耗損率大于20%,有的高達50%,而采用冷鏈運輸,耗損率可控制在3%—5%,同時還能延長其儲存期。
冷藏車的運輸使用
夏季使用冷藏運輸車輛是很好的保鮮途徑,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車輛購買價格昂貴,而且開啟冷藏車的制冷設備又使得運輸成本要高于普通貨車的20%,所以生鮮配送企業可以選擇小批量、多樣式的機械冷板車、機動冷凍車。并且考慮到批發市場或基地長途運輸用冷藏車,配送距離較短的路程用普通通風的貨車,既保證生鮮配送的新鮮程度,又節約運輸成本。
提升配送效率,提高物流工作質量
分揀好的貨物進入的下個環節就是配貨運輸,建立完善的運輸配送監控系統,跟蹤并及時發現運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首先,要合理安排車輛按順序出庫,并且固定安排區域路線,錯開運輸時的堵車,保證生鮮產品能及時運到客戶處;其次,配送企業要實時監控運輸人員,防止運輸人員不啟動全程制冷和溫控設備的現象發生,更需保證運輸人員在配送中玩忽職守,耽誤配送的時效性,導致生鮮產品變質損壞的可能性。例如,使用觀麥SaaS軟件可以按線路智能排車,合理調度司機路上,司機APP也能準確定位司機配送位置,保證了運輸的時效性。
選擇合適的包裝,降低產品受損率
生鮮包裝與普通產品包裝存在較大差異,因其保質期短暫,且形態嬌弱易損耗。綜合生鮮產品的形狀、重量、價值、保鮮需求等屬性可以選擇相契合的包裝容器,有效的保護生鮮商品免受運輸、裝箱、堆放所造成的機械損傷、鮮度下降、變質及二次污染。并且結合運輸包裝的特性,在混載時采用重不壓輕、大不壓小等操作原則,降低生鮮產品在車廂不同位置調撥震動時,出現的碰撞、跌落,導致的品質下降。
夏季對于食材供應鏈市場而言,面對的挑戰更多,保鮮度與時效性是生鮮配送企業的“制勝關鍵”。美菜網在夏季就因保鮮不當而客訴率增加,吸取教訓,在內部管控上總結出一套應對辦法,最后實現從離開田間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的“恒溫送達”,成為食材供應領域的佼佼者。所以生鮮配送企業在夏季的贏利能力要提升,就得改進貯藏、包裝、流通加工等保鮮技術,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配送質量,從而降低商品損耗。